电视剧《鸣龙少年》在京举办研讨会:青春剧“引燃”2024年行业开局

时间:2024-01-28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责编:陈玮 编辑:邱梦

分享到

近日,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优酷举办的“新视角·新思考:《鸣龙少年》对现实主义青春剧的突破与重塑”青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及青年工作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出品方、联合出品方、播出平台方代表和剧集主创、业内专家、青年创作者、媒体嘉宾等齐聚一堂,围绕该剧的创作过程、教育意义、价值内涵等开展交流讨论。

电视剧《鸣龙少年》由中央电视台、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哇唧唧哇出品,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出品,丁黑执导,陈舒编剧,张若昀、黄尧领衔主演,近期已在CCTV-1、CCTV-8、优酷完播,引发了广大受众热评热议热传,被誉“当下众多电视剧中的一股清流”。

《鸣龙少年》讲述了优秀英语教师雷鸣(张若昀 饰)和心理老师桑夏(黄尧 饰),带领一群高三学生冲刺高考、勇敢追梦的青春励志故事。全剧集合真实、热血、轻喜、治愈、励志等多重元素,力求打造为多元表达、创新呈现的教育主题影视作品。作为一部关注高考“逆袭战”的现实题材作品,其从教育话题、原生家庭、差异人设等层面呈现出高度的现实主义质感,一开播就引发高度关注。播出期间,该剧在酷云、欢网、CSM、猫眼、灯塔等各大数据平台实现热度领跑,多次登顶排行榜首。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环球时报、北京文艺广播、湖南教育电视台、新湖南等主流媒体,以及影视独舌、网娱观察、骨朵网络影视、烹小鲜等行业媒体纷纷称赞其在影视艺术创作、教育启示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意义,称其“打造出逆袭向上的个体与不放弃、坚持奋进的群像团魂”、“是一部真正全民向的现实题材话题剧”、“将原生家庭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拍出了新意”、“既凝结着热血与创新,同时又包含着故事氛围感以及落地的浪漫”。

用现实主义笔触勾勒校园剧的厚度与使命

研讨会伊始,《鸣龙少年》总制片人尚娜首先介绍了该剧在最初筹备之时,主创们给剧集定下的基调:要做一部外在是青春校园剧、内在是教育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

尚娜表示,教育题材非常难做,团队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去创作一个希望能够浅浅触碰中国教育的作品。因此,请来了《绣春刀》《刺杀小说家》编剧陈舒老师执笔,希望《鸣龙少年》有着电影式的结构和热血燃情的风格,请来了丁黑导演、张若昀主演的“警察荣誉”组合,希望《鸣龙少年》更像是一部“教师荣誉”。

《鸣龙少年》总制片人、优酷优象工作室总经理周照中则从平台角度进行了阐述。他表示,优酷一直在深耕现实主义题材,即便是在市场环境对于小众题材并不友好的情况下,优酷依然希望能够不拘泥于题材是否小众,而是要做真正能让观众共情的作品。

周照中认为,《鸣龙少年》是由一群怀揣理想主义的创作者,非常大胆地创作出来的一部现实主义青春剧。“剧中11班的每个学生,可能(观众)大家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包括两位老师,这些角色其实就是在传递勇气,每个人都在突破自己。”

曾创作过电影《绣春刀》《刺杀小说家》的编剧陈舒坦言这是自己第一次创作电视剧,电视剧编剧与电影编剧有很大不同,更依赖于团队创作或团队协作的合作模式,创作周期也相对较长。

陈舒表示,《鸣龙少年》前后经历了4年的剧本创作周期,有过很多次的论证、推翻、修改与完善。在这期间很容易“一不小心就会忘记自己的创作初衷”,因此需要编剧时时刻刻去确认这个故事最初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紧紧抓住它、认定它。她和编剧团队曾经历了“三次灵魂性时刻”:起初采风时,与许多师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真实的故事”;导演介入后,因为创作理念而互相羁绊、互相撕扯,直至达成真正的“理解与懂得”;进入剧本围读,当演员念出第一句台词时,编剧的“创作信念与团魂”终于建立。

《鸣龙少年》出品方哇唧唧哇公司制片人曾赟表示,高考题材在国剧市场上并不罕见,但《鸣龙少年》最可贵的地方在于是用孩子的眼睛去审视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这是目前市场上关于青少年题材里非常独特的一个创作角度。”她介绍说,据播出平台的互动信息显示,不少学校自发组织学生在学习之余观看了《鸣龙少年》,剧中包括抑郁症心理疏导等内容和一些实用的学习技巧,让很多孩子看完剧集后在网络端参与分享交流。

以教育题材文艺作品呼应教育评价体系变革

中国教育电视台副总编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三级研究员张志君分别从教育学、艺术学、传播学、传承学和发生学等5个维度深入阐释了他对《鸣龙少年》的看法。

张志君认为,《鸣龙少年》是一部有可能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改革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上的“虚拟现实版”的参考案例作品,也是一部“伪装成电视剧的电影”,是一部“伪装成传统产品的新媒体产品”,是一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实题材作品,是一部主创团队合作起来“1+1>2”的优秀作品。

湖南教育电视台党委委员、副台长、《鸣龙少年》监制张永红介绍说,湖南教育电视台多年来积累了纪录片、专题片等大量纪实主题视听内容的创作经验,本次是第一次全程参与影视剧创制,并联动长沙、株洲、湘潭等地10余所知名学校进行摄制。由于教育题材的特殊性,使得影视剧的创作尺度并不好把握,湖南教育电视台基于自身平台优势、内容优势,从剧本创作到涉教育内容的细节把关,再到拍摄制作、报批送审等,全程对《鸣龙少年》创制进行多元支持。

张永红表示,《鸣龙少年》的主创团队最终以精准尺度把控和精彩故事呈现,将作品打造出来,实属难能可贵。他建议大家通过该剧的创制,集结更多力量,尽快探索构建一套专属于教育主题影视剧的策划、创制、协审、审查、刊播、教育反馈全流程机制,助力更好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影评人、著名编剧倪骏从剧集创作的时代流变及剧中人物的塑造等方面进行了专业分享。她认为,《鸣龙少年》回归到了现实主义青春剧主流创作的轨道。“70后有《16岁的花季》,80后有《17岁的天空》,之后还有怀旧青春、疼痛青春、甜宠青春剧等,这是市场和观众的变化,现在现实主义沉淀到了青春剧中,才是能够留得下来的作品。”

此外,同样作为教师的倪骏,也会更注意到剧中对于老师形象的塑造。“虽然雷鸣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老师,但他特别坚持初心,让人感动。桑夏是一位心理老师,这是非常新颖的设置,现在孩子们心理压力特别大,配备心理老师和心理课是一种与时俱进。”

湖南教育电视台副总监、国家二级导演资喻宇从教育传播学的角度阐述了《鸣龙少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传播表达。他认为,该剧聚焦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力展现教育理念变化和教育政策完善的现实过程,从题材到内容,都能够激发起大众对于教育本身的关注。

《鸣龙少年》通过讲述一群高三学子的故事,分享了“少年们”在理想追求和现实磨炼中获取的人生能量,这是通过一部影视剧,向每一位曾经参与或即将参与各种“大考”的“少年们”进行集体致敬。他建议《鸣龙少年》围绕大、中、小、幼更多层级的教育话题研发系列品牌剧,以此提高教育主题视听产品的内容持续供给能力,助力实施新时代精品工程。

清华大学社会学博士夏雪则从社会学的角度,肯定了《鸣龙少年》在因材施教和注重身心健康两个层面的主题探索。她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实施因材施教是必要的,这一点在《鸣龙少年》中有充分表现,塑造了新型师生关系,尤其是“不被期望”的学生和老师、校方之间的积极正面关系。

夏雪表示,《鸣龙少年》对于当今教育最大的现实反映,还在于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到了一个重要位置,并积极应对。“通过影视剧的方式,可以让大家更容易地接受这一客观现实,直面心理问题是个常态化的问题,不再讳疾忌医,将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正向影响。”

以类型突破与重塑提升青春剧的创作维度

剧评人、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行业垂直媒体“影视独舌”主编卞芸璐认为,从校园剧到学习剧,《鸣龙少年》为青春剧进行了“两重升维”。她表示,以老师和学生为点,向校外辐射,推倒校园的“墙”,让故事溢出到社会,这是《鸣龙少年》对青春剧的第一重升维;拍如何克服手机成瘾,拍社交媒体上的名师怎么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拍学习直播怎么能变成督促学生的隐形“眼睛”,拍课堂监控对学生整体学习状态的管理……媒介敏感性和社会正义感,是《鸣龙少年》对青春剧的第二重升维。

剧评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法务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魏经纬从评论者与观众的视角表达了他对《鸣龙少年》的观感。魏经纬认为,《鸣龙少年》的现实主义质感是全方位多层次的,有教育、原生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等社会现实话题的探讨,也有真实而鲜活的人物群像塑造和真切的现实场景服化道。《鸣龙少年》的青春热血、浪漫励志的气息是无处不在的,新颖而创新的教学方法令人轻松愉快,“反骨老师”带领“叛逆学生”逆袭高考热血又励志。《鸣龙少年》的类型创新与突破,让行业看到了青春校园剧崭新的创作方向——从聚焦恋爱到聚焦现实,青春校园剧有了更多可能性。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编剧李玺威从剧本创作的角度,分享了她的观点。李玺威认为,《鸣龙少年》的创新思维,给了现实题材剧作一种很新的打开方式,从主题、情节、人物、艺术风格、镜头语言等层面,都给了编剧很多启发。

李玺威谈到,《鸣龙少年》讲的是高考,但又不止是高考,主创们没有粉饰现实,敢于大胆呈现当代高考生们面临的各种困境。作品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塑造了老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全景式高考生态”,镜头语言部分则使用了很多电影技巧,每集叙事密度极大,情节紧凑,“有灵魂黑夜,也有极燃的高潮”。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桑吉表示,《鸣龙少年》代表了一种现实主义电视剧的电影化倾向。他认为,剧集牢牢抓住了现实主义,编剧和主创们扎根生活的态度值得肯定。本剧包含大量“电影化”的隐喻,从主创到内容有意引入了电影叙事和制作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电视剧的电影化倾向”。

最后,本次青年研讨会的主持人、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总结说,《鸣龙少年》作为2024年第一部在优酷热度破万的剧集,其在“现实主义质感”“浪漫化理想化的表达手法”“高度聚焦现实话题”等方面,均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

胡杰表示,一部青春校园剧要突破原有类型框架直抵观众心底,就必须要坚持现实主义,以现实话题的深度探讨、现实案例的深入挖掘、现实质感的服化道摄录,去深入了解并真心关怀青少年人群及其背后的家长、老师,去用心探究现实教育的发展规律。他认为,《鸣龙少年》是2024开年的一部精品佳作,实现了青春校园剧传统模式的突破与重塑,为同类型剧集的后续创作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可延伸的创新范本,行业意义重大。

责编:陈玮 编辑:邱梦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湖南教育新闻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湖南教育新闻》栏目简介

查看详情
国防教育频道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国防教育频道简介

查看详情
湖南招考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直播预告!“湘就业”直播带岗2023年高校毕业生专场来了!

查看详情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简介

查看详情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奋斗青春号

查看详情
友情链接